原本設定要看班傑明的奇幻旅程,無奈還得等一個多小時,便選擇了送行者。雖然頂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光環,卻仍擔心與死亡相關的題材,是否會顯得過於嚴肅、沉重,懷著忐忑的情緒坐定,但這樣不安的心情,有大半是來自偷偷夾帶外食...
(內有小雷,慎入!)

departures 

從未參與過喪禮儀式的男主角大悟,在陰錯陽差的情況下擔任起納棺師,像是老天開的玩笑,而且第一個任務就讓他想打退堂鼓了。然而,在跟隨社長進行納棺儀式時,感受身為禮儀師的使命:即使是最悲傷的離別,也要留住最美麗的容顏。家屬見到往生者彷彿在世般祥和,不自覺的把想說的話都一股腦兒的說出來,更能好好的道別。

整部片並沒有想像中的沉重,反而常因為導演的小小幽默,讓人會心一笑,尤其是社長在享受美食時,說著:「好吃到讓我自己傷腦筋啊!」的表情,真是經典。而導演最厲害的地方,是讓觀眾的情緒慢慢累積,漸漸的,我聽到後方傳來小小的聲響,有人開始發揮衛生紙的功用,應該不是冷氣太強造成鼻子過敏。尤其在大悟幫澡堂婆婆繫上她平時就綁在脖子上的領巾時,還滿讓人動容的。

既名為禮儀師的“樂章”,片中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,即是音樂。散場之後我特地瞄了一下海報,原來是日本國寶大師久石讓配樂,大提琴的樂音在四季變化的美麗景色中,時而低吟、時而高歌,讓人心情隨之起伏。

其中有個片段,是關於石文的傳說:人類還沒發明文字的時候,會尋找類似目前心情的石頭,送給想傳達的人,收到的人再從石頭的觸感與重量,去解讀對方的心意。從小時候的練習琴盒中,大悟發現兒時父親送給他的石文,卻一點都想不起父親的臉,只剩下模糊的輪廓。無意間瞄到包著石頭的樂譜,曲名有個字~wayfarer(旅人),我對音樂沒有研究,不知道導演是否有特別用意。

一直以來,由於未知,所以“死亡”不是個讓人容易接受的題材,雖不致於恐懼,卻也無法像一般的話題,可以很自然的被討論,如果知道自己在通往人生的另一個旅途時,可以這麼受重視,如此溫柔的被對待,甚至可以走得美美的,也許,在交代遺言時,會多加一句:「對了!我想走波希米亞風喔!」



【劇情簡介】

原本在東京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手的大悟,因樂團突然解散而放棄演奏家之路。失業的大悟於是和妻子美香回到故鄉山形縣,在報紙上看到“旅途協助工作”的徵職廣告而前往應徵,意外當場獲得錄用。詳問之後,大悟才知對方徵的是禮儀師!禁不住社長半強迫半利誘說服,他不情願地開始這份工作。初時大悟十分恐懼排斥,還得應付親友的誤解、週遭的鄙夷,讓他數度興起辭職念頭。但在親身經歷一場場送行儀式後,他漸漸瞭解到禮儀師妝扮往生者“走上來生旅途”的重要意義,終能自信地投入工作,並重獲眾人尊敬。


劇情簡介、圖片出處:開眼電影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ph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