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捷克境內,每個城鎮都有不同建築風格的教堂,由於對建築沒有研究,所以參考網路上的相關資料,稍微做個整理。這些教堂都很有歷史,但卻保存得很完整,這也許是冬天淡季去捷克都會碰到的小小遺憾,就是關閉內部不開放參觀,或者做外部的的小修整,維護古蹟的決心與行動力,真的比台灣強太多了!


庫倫洛夫聖維塔教堂(St. Vitus Church):建於1407年,是全鎮最典型的哥德式建築,十六世紀羅森堡家族最具影響力的人物~威廉羅森堡及他的愛妻之墓就設在教堂中。
St. Vitus Church 


布拉格城堡區〈註1〉聖維特大教堂(Katedrála Sv. Vita):號稱全世界第三大的哥德式教堂,因為歷經建築年代過久,也融合了巴洛克、文藝復興等風格。除了有著豐富的建築特色外,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舉行加冕典禮與辭世後長眠之所。收藏有十四世紀神波希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的純金皇冠、金球及權杖。
聖維特大教堂

慕夏之窗:出自於慕夏的創作~聖西里爾和聖梅索迪尤斯的畫像
聖維特大教堂~慕夏之窗

不只外表,連內部都很壯觀
20090316 1392.jpg

聖約翰‧內波穆克之墓:1930年時巴洛克建築師艾拉許運用20噸銀打造,並裝飾以眾多浮雕木刻的華麗之墓,據說他的聖骨迄今仍未腐爛。
20090316 1434.jpg

教堂內有許多小禮拜堂,這是12號禮拜堂
20090316 1420.jpg


布拉格城堡區聖喬治教堂:是捷克境內保存良好的仿羅馬式建築,也是
布拉格裏第二老的教堂,在西元920年時建造完成,又多次的擴大修建,教堂的基石和2個尖塔從十世紀時就一直保存到現在
聖喬治教堂(羅馬式)



布拉格舊城區聖尼古拉教堂:白色牆、青銅色尖頂,原屬班尼迪克丁修道院的一部份,在提恩教堂興建之前,這裡是舊城的信仰中心。中央正堂加上兩邊對稱的鐘塔、蔥形的塔頂、華利的雕刻裝飾是『波西米亞巴洛克式』建築的代表之作,經過多次修建終於在十八世紀初完成。歷經時代的變遷,第一次世界大戰時 軍隊駐紮在此,同時委託未上戰場的藝術家從事教堂重修工作。
舊城廣場上的聖尼古拉教堂(巴洛克式)



布拉格舊城區提恩教堂舊城廣場東面的哥德式建築,建於1365 年。樓頂以黃金裝飾的兩座塔,高80公尺。它是舊城廣場上最古老的建築,有哥德式拱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屋頂裝飾,外型典雅。
灑上夕陽的堤恩教堂(哥德式)



布拉格高城區〈註2〉聖彼得聖保羅教堂
1070年,由弗瑞提斯拉夫二世(Vratislav)所建,1129年擴建,13世紀被燒毀後重建,當時是早期歌德式建築,1880年重新的大翻修,確認了目前這樣的新哥德式特色,1902年這兩座尖塔才加上去的。
聖彼得聖保羅教堂



布拉格高城區圓形聖馬丁教堂建於11世紀是布拉格現存最古老的羅馬式建築教堂
聖馬丁圓形教堂(仿羅馬式) 


塔拉小鎮(Kutná Hora)聖芭芭拉教堂
自1388年開始建造,獻給礦工的守護者 St. Barbara,經費部份由礦工們贊助。依據史料,教堂有兩次增高教堂屋頂的高度,相信教堂屋頂越高,象徵地方礦業越興盛。教堂的興建中斷過數次,最後花了500多年的時間興建完成(1905年完成)。Kutná Hora一直希望能趕上布拉格市,所以聖芭芭拉教堂的的最初建築師 Johann Parler及最初設計師和布拉格市的聖維特大教堂是同一人。
聖芭芭拉教堂 


塔拉小鎮人骨教堂:1142年人骨教堂現在位置的附近建了一座修道院,修道院的主要目的在開墾附近的田地。1278年,波西米亞的 Otakar國王二世請修道院院長Henry前往聖地耶路薩冷,回程時Henry帶回了一把聖地的土壤撒在修道院的墓園中,漸漸的修道院的墓園成了中歐地區名門貴族最希望埋葬之處,墓園在14世紀黑死病流行及15世紀初胡斯戰爭時擴大。1400年修道院的院長要在墓園中豎立多位聖人哥德式的雕像。自1511年起,由一位半瞎的修道士開始挖出了遭遺棄墳墓的骨骸放置於修道院中。

這個修道院在1703-1710年,由著名的捷克建築師(義大利裔)Santini-Aich改為捷克哥德式巴洛克式的,內部骨骸的安排由捷克的木雕師 Frantisek Rint負責。人骨教堂內有四萬人的骨骸,骨骼經徹底消毒之後,被鑲嵌在教堂的每一個角落,舉凡枝狀的吊燈、十字架、聖杯、門楣、拱門等,教堂中最大的就屬教堂內四個角落分別堆放四堆鐘型的骨骸堆。最有意思的是教堂中央的大型人骨吊燈、Schwarzenberg家族的盾型徽章及人骨聖體匣。設計這人骨教堂的用意,正是提醒參觀者:「生命是無常的,死亡隨時在我們的面前」。
人骨教堂

平時做太多虧心事的我,還真沒有膽量進去參觀,只在外面繞繞,所以這些照片是erik冒著生命危險(誤)拍的,同行的竹科新貴夫婦入內後感覺不太舒服,提早出來,我們就一起到對面的小店逛。

人骨教堂

Schwarzenberg家族的盾型徽章
人骨教堂

教堂中央的大型人骨吊燈
人骨教堂

鐘型的骨骸堆
人骨教堂



建築小百科:

哥德式:法國是哥德式建築的起源地,大體來說有下列幾點特徵:尖拱(pointed arch)、飛扶壁(flying buttresses)、玫瑰花窗(rose window)、花飾窗格(tracery)、彩色玻璃(stained glass)、鋸齒狀的尖塔等等。應用了從阿拉伯國家學得的彩色玻璃工藝,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宗教故事,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,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。花窗玻璃以紅、藍二色為主,藍色象徵天國,紅色象徵基督的鮮血。細長的窗戶被稱為柳葉窗,圓形的則被稱為玫瑰窗。

巴洛克式:巴洛克藝術最早起源於義大利,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築實為法國的凡爾賽宮。巴洛克建築的特點為雄偉、雕琢和裝飾華美,並且廣泛而大量地應用「古典的」因素,如柱子、圓頂、拱門和神話故事的雕景,其外形在裝飾上的踵事增華與細膩氣氛給人中世紀教堂祭壇的感受。其內部也堂皇無比,配以鍍金、銀飾和明鏡。特色:1.橢圓形大廳、圓形屋頂頗為常見2.注重建築物四周景觀,有廣場、庭園、噴泉、雕像等的搭配 3.裝飾華麗,古典的樣式和曲式、曲線並用

羅馬式:羅馬式教堂以厚重堅實的石造牆壁、高大巍峨的塔樓、半圓形拱穹結構的筒形穹隆和交叉拱穹隆的廣泛應用為主要特徵。由於用石材建造,可防火(史料記載歐洲中世紀多火災)又牢固,外觀雖似堡壘,但用卷拱頂架構可減輕屋頂對牆的壓力。內部由於複雜而有秩序的佈局,產生特殊空間效果。一般窗戶都是開得很小的斜削窗洞,造成教堂內部昏暗朦朧的特殊美學效果。

附註:

1.布拉格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,已有1000多年歷史,60多年來歷屆總統辦公室均設在堡內,所以又稱「總統府」。由入口的正門進入後是第一中庭,盡頭為馬提亞大門Matthias Gate,穿過門後即為第二中庭,右側是聖十字教堂。第三中庭就可見到氣勢雄偉的聖維塔大教堂(KatedralaVita)

2.高城(Vyšehrad),是一座位於捷克的城堡, 建立於十世紀,坐落於伏爾塔瓦河邊的山丘上。 城堡裡面有聖保羅及聖彼得大教堂,以及高城公墓,長眠著許多捷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ph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